回收?廢電解銅
廢電解銅回收公司長期高價提供各類電解銅回收服務,將粗銅(含銅99%)預先制成厚板作為陽極,純銅制成薄片作陰極,以硫酸(H2SO4)和硫酸銅(CuSO4)的混合液作為電解液。通電后,銅從陽極溶解成銅離子(Cu)向陰極移動,到達陰極后獲得電子而在陰極析出純銅(亦稱電解銅)。粗銅中雜質如比銅活潑的鐵和鋅等會隨銅一起溶解為離子(Zn和Fe)。由于這些離子與銅離子相比不易析出,所以電解時只要適當調節電位差即可避免這些離子在陰極上析出。比銅不活潑的雜質如金和銀等沉積在電解槽的底部。 這樣生產出來的銅板,稱為“電解銅”,質量極高,可以用來制作電氣產品。
一、回收廢電解銅產品簡介
將粗銅(含量銅99%)預先制成厚板作為陽極,純銅制成薄片作陰極,以硫酸(H2SO4)和硫酸銅(CuSO4)的混和液作為電解液。通電后,銅從陽極溶解成銅離子(Cu)向陰極移動,到達陰極后將會獲得電子而在陰極析出純銅(亦稱電解銅)。粗銅中雜質銅活潑的鐵和鋅等會隨銅一起溶解為離子(Zn和Fe)。由于這些離子與銅離子相比難析出,所以電解時只要適當調節電位差即可避免這些離子在陰極上析出。比銅不活潑的雜質如金跟銀等沉積在電解槽的底部。這樣生產出來的太銅板,稱為“電解銅”,質量高,可以用來制作電氣產品。沉淀在電解槽底部的被稱為“陽極泥”,富含金銀,是十分貴重的物質,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二、回收廢電解銅產品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467—1997 陰極銅
本標準是參照ASTMB115-93《陰極銅》對GB467-82《電解銅》進行修訂的。
本標準將原GB 467-82 中的電解銅(Cu-1)改名為標準陰極銅(Cu-CATH-2),相當于ASTMB115中的2號陰極銅。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本標準對標準陰極銅中雜質極限含量的規定,與ASTMB115中的2號陰極銅有以下差別:標準陰極銅的鉍含量較高,而鉛含量較低;對鋅和硫作了規定,而對硒和碲未作規定,ASTMB115與此相反,對硒和碲作了規定,而對鋅和硫未作規定。
此外,還將GB/T 13585-92《高純陰極銅》規定的高純陰極銅(Cu-CATH-1)納入了本標準。GB/T 13585-92是等效采用BS 6017-1989《精煉銅》中的高純陰極銅制定的,有關技術內容納入本標準時未作任何修改。
本標準的范圍與原標準不同,并將標準名稱改為《陰極銅》。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原GB 467-82和GB/T 13585-92,同時GB 466-82標準作廢。
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標準計量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標準計量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標準計劃研究所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曾云華、范順科、蘆如瓊、堯川。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陰極銅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和質量證明書。
本標準適用于電解精煉法或電解銅,產生陰極銅,通常供重熔用。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 標準中作用可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 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121.1-5121.23-1997 銅及銅 化學分析
GB 8170-3 數值修約規定
GB/T 132.23-91 高純陰極銅化學分析方法
3 訂貨單(或合同)內容
本標準所列材料的訂貨單(或合同)內應包括下列內容
⒊1 產品名稱
⒊2 牌號
⒊3 數量
⒊4 標準編號、年代號
⒊5 雜質含量特殊要求
⒊6 尺寸要求
⒊7 包裝要求
⒊8 其他
4 要求
4.1 產品分類
陰極銅按化學成分分為高純陰極銅(Cu-CATH-1)和標準陰極銅(Cu-CATH-2)兩個牌號。
⒋2 化學成分
⒋2.1 高純陰極銅化學成分應符合表1的規定。標準陰極銅化學成分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1 高純陰極銅(Cu-CATH-1)化學成分(%)
三、回收廢電解銅產品原材料
⑴銅精礦
在自然界中自然銅存量極少,一般多以金屬共生礦的形態存在。銅礦石中常伴生有多種重金屬和稀有金屬,如金、銀、砷、銻、鉍、硒、鉛、碲、鈷、鎳、鉬等。根據銅化合物的性質,銅礦物可分為自然銅、硫化礦和氧化礦三種類型,主要以硫化礦和氧化礦,特別是硫化礦分布最廣,世界銅產量的90%左右來自硫化礦。銅礦石經過選礦富集獲得精礦,常見為褐色、灰色、黑褐色、黃綠色,成粉狀,粒度一般小于0.074mm。含銅量13-30%,按行業標準YS/T318-1997《銅精礦》的規定,其化學成分和產品分類如表1。
⑵未精煉銅
按國家標準GB/T11086-1989《銅及銅合金術語》規定,未精煉銅包括冰銅、黑銅、沉淀銅和粗銅。冰銅主要由硫化亞銅和硫化亞鐵組成的中間產品,黑銅通常用彭風爐熔煉廢雜銅或氧化銅礦石而產生的含雜質較多的銅,銅含量一般為60%-85%。沉淀銅通常用鐵從含銅的溶液中置換,沉淀而獲得的銅和氧化銅的不純混合物,干量計算銅含量一般約50%-85%。粗銅是用轉爐吹煉冰銅而產生的純度不高的銅,粗銅中銅的含量一般約為98%,本標準中規定的未精煉銅,主要指的是粗銅。粗銅按行業標準YS/T70-1993《粗銅》的規定,按化學成分分為三個品級。
(3)銅廢碎料
銅廢碎料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紫銅、黃銅、青銅、白銅的廢雜料,本標準規定的銅廢碎料僅指紫雜銅。紫雜銅為銅制品所產生的各類廢料、廢件。如廢舊電纜、紫銅管、棒、板、塊、帶及帶薄鍍層的上述材料和其它非合金類銅廢料等。有以下5種分類及規格:
第1類:
(a)紫銅管、棒、板、塊、帶,表面干凈,無油泥和其它沾附、夾雜。
(b)各種裸銅線、短線和其它純銅廢料。
第2類:
(a)1類銅廢料中混有紙屑、各種絕緣材料、少量油泥、銹垢、雜物,但重量必須小于1%。
(b)直徑0.3mm以上的漆包線,無污物和雜物。
第3類:各種報廢的純銅或有薄鍍鋅層的純銅電器開關,零部件。
第4類:
(a)直徑0.1-0.3mm的漆包線。
(b)有油泥或少量其它夾雜的漆包線。
(c)干凈、發脆的火燒線。
第5類:各種純銅水箱、蒸發器、熱交換器具、但其內部不得有充填物,只允許有少量自然形成的水垢。
四、回收廢電解銅產品加工方法
銅的冶煉方法可分為兩類:火法冶金和濕法冶金。世界上精銅產量的85%以上是用火法冶金從硫化銅精礦和再生銅中回收的,濕法冶金生產的精銅只占15%左右。
⑴火法冶金
火法煉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鼓風爐熔煉、反射爐熔煉、閃速熔煉、電爐熔煉等。從以上煉銅的工藝流程圖看出:硫化銅精礦(含銅量為13%-30%)可以采用幾種不同的冶金方法進行熔煉,得到冰銅,再經過轉爐吹煉得到含銅大于97.5%的粗銅,因粗銅的質量仍滿足不了工業用銅的要求,必須精煉后得到的精銅要求含銅99.95%以上。在硫化銅精礦冶煉的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回收硫、金、銀、銻、鉍、鎳、硒等有價元素
在中國,從銅精礦中提取金屬銅,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比較先進的就是閃速熔煉,其產量占全國產銅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規模大,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等優點。這一冶煉技術正在煉銅工業上得到日益發展。閃速熔煉根據不同爐型的工作原理可分為兩種類型:Outokumpu閃速熔煉、InCo閃速熔煉。以下介紹Outokumpu熔煉的工藝流程。
⑵濕法冶金
濕法冶金在許多情況下與火法相配合的。其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銅(鋅)礦物預先通過氧化或硫酸焙燒,轉變可溶狀態,然后再進行浸出、凈化電積、以提取電解銅。通常有RLE法、常壓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壓氨浸出法、細菌浸出法等。從焙燒→浸出→凈化→電積,簡稱RLE法。其生產流程,濕法冶金主要適用從低品位氧化礦、廢礦堆及浮選尾礦中提取金屬銅。
五、回收廢電解銅產品性質
電解銅
銅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29,屬第一副族。其性質為:
①物理性質
銅是一種玫瑰紅色金屬,柔軟、有金屬光澤,密度為8.92克/厘米3,溶點為1083.5℃,沸點為2595℃,富于延展性,易彎曲,強度較好,在導電性和導熱性方面,銅僅次于銀,居第二位,它可以進行冷熱壓力加工,由于其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銅及其化合物無磁性。熔點時銅的蒸氣壓很小,因而在冶金過程溫度下,不易揮發。
②化學性質
液體銅能溶解某些氣體,H2、O2、SO2、CO2、CO和水蒸氣等,溶解氣體對銅的機械性質及導電性均有一定影響,純銅在常溫下與干燥空氣和濕空氣不起作用,但在CO2濕空氣中,表面會產生綠色薄膜CuCO3Cu(OH)2又稱銅綠,它能保證銅不再被腐蝕。銅在空氣中加熱到185℃即開始與氧作用,表面生成一層暗紅色銅氧化物,當溫度高于350℃時,銅顏逐漸從玫瑰色變成黃銅色,最后變成黑色。銅能溶解于硝酸和有氧化劑存在的硫酸中,銅能溶解于氨水中,也能與氧、鹵等元素直接化合。
六、回收廢電解銅產品用途
電解銅用途
1#電解銅是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屬,被廣泛地應用于電氣、輕工、機械制造、建筑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我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于鋁。
銅在電氣、電子工業中應用最廣、用量最大,占總消費量一半以上。用于各種電纜和導線,電機和變壓器的繞阻,開關以及印刷線路板等。
在機械和運輸車輛制造中,用于制造工業閥門和配件、儀表、滑動軸承、模具、熱交換器和泵等。
在化學工業中廣泛應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餾鍋、釀造鍋等。
在國防工業中用以制造子彈、炮彈、槍炮零件等,每生產100萬發子彈,需用銅13--14噸。
在建筑工業中,用做各種管道、管道配件、裝飾器件等。